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思想 -> 智库实践
知不足而后进
——二谈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
2018-11-28 06:50:45   
2018-11-28 06:50:45    来源:宁夏日报

  如今,坐在中国传媒大学明亮的课堂上,马程有些恍惚。这位来自宁夏同心县大山里的孩子,曾经是多么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。3年前,他考入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,来到银川求学,这是马程走出大山的第一步。今年,他考上了心仪的大学,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(据本报报道)。

  马程就读的六盘山高级中学,2003年成立,是我区探索教育扶贫的新模式,专门面向宁夏南部山区和川区移民吊庄,择优招收初中毕业生,并对这些孩子免收学费住宿费、发放生活补助,让贫困地区的农家子弟也能到城市接受优质教育。

  这些年来,像马程一样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“寒门学子”还有很多,这得益于我区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做法,得益于“再穷不能穷教育、再苦不能苦孩子”的理念。我区克服财政困难,连续8年实施民生计划,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。学前教育的毛入学率、小学六年巩固率、初中三年巩固率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都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,我区教育事业总体实现了与全国同步发展。

  作为欠发达地区来说,能取得这样一份成绩,着实不易,也让人引以为豪。但是不是就可以沾沾自喜了呢?

  恰恰相反,我们非但不能自我陶醉,反而更要多几分忧患意识。

 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,是党的十九大传递出来的温暖而有力的声音。“公平而有质量”,字字千钧,清晰指明了未来教育发展努力的方向。

  对标这样的目标,我区教育事业发展还存在许多短板和薄弱环节——

  直到今天,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依然十分短缺,“农村弱”“城市挤”“班额大”“负担重”等问题凸显;教育理念相对滞后,办学体制机制僵化,依然重知识轻素质、重智育轻德育、重教书轻育人;我们培养的人才,不管是学科专业还是知识结构,都还跟不上转型发展、创新发展的步伐……

  有人会说,现在矛盾的是,我们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大力发展教育。当然得承认,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,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的发展。可我们更应当看到,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恰恰是教育发展滞后。

  目前,宁夏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.2年,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;2017年我区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为12.12%,居全国倒数第二位;我区人才密度为9.35%,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.7个百分点。

  越是欠发达省区越难办教育,但越是欠发达省区越需要办教育,因为越是办不好教育就越落后。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,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,让每一个孩子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;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,就必须培养一大批创新型、复合型、应用型高素质人才,归根到底还是要靠教育;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,就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,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,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。

  “十年之计,莫如树木;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。”教育问题是绝对不允许“等一等”的。我们当以等不起的紧迫感、慢不得的危机感、坐不住的责任感,抓重点、补短板、强弱项,努力办好让宁夏人民满意的教育。(华满蹊)

【编辑】:杨丽
【责任编辑】:姚振国
【宁夏手机报订阅:移动/联通/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/10655899/10628889】